央媒聚焦内蒙古丨农民日报:生态好了,群众的腰包更鼓了

《农民日报》( 2023年03月18日 04版)
2023年3月18日《农民日报》第4版刊发《生态好了,群众的腰包更鼓了》,报道全文如下:
“每年春季都要修枝打杈,目的是确保鸡心果有个好收成。”张学坤一边指导村民修剪树枝一边介绍。
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明仁苏木博勒梯嘎查鸡心果种植基地,村党支部书记张学坤正在指导村民为果树疏枝、间伐。为带动村民发展好鸡心果产业,张学坤率先参加两期果树种植技术培训班,掌握了果树种植和剪枝技术后,手把手传授给村民。
为壮大鸡心果产业发展,博勒梯嘎查党支部盘活村内闲置土地,以每亩地150元租赁费租给村民种植鸡心果,现已连续租赁三年,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6万多元的收入。博勒梯嘎查通过发展林果业,让集体土地资源“活”起来,集体经济“壮”起来。
博勒梯嘎查的发展变化,得益于三年前的一场关于经济与生态的大讨论:如何把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统筹推进,是当地干部群众共同思考的问题。
明仁苏木地处西辽河畔,既邻水又靠沙地,盛产苹果、鸡心果、梨等各类水果。在优劣势比较与充分研讨后,确立了“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”的发展思路,努力打造林果产业基地,把林果产业发展作为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,实现绿化增收双赢。
发展思路确定后,当地决定在博勒梯嘎查等地建设万亩精品果园。在发展经济林的同时,还选择与企业合作,提高经济林成活率,增加林木的挂果率。
如今,1.8万亩的经济林建设已初见成效。漫山遍野的林木绿了全苏木,护了生态,为西辽河畔明仁苏木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生态好了,“要让群众的钱包更鼓”的初衷也逐渐在实现。
“我种植的鸡心果树属于盛果期,预计今年秋季林上林下纯收入6000元左右,今年我种植了70亩地,年收入应该可以达到30多万元。”明仁嘎查村民冯树民说。
明仁苏木创新“以耕带育”种植模式,探索林上林下套种模式,林上种植鸡心果,林下种植红干椒,使群众的腰包鼓起来,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持续提升。
“村集体有了收入,村上经常开展广场舞、歌咏比赛,每年还评选先进典型,感觉村子也有了活力。”博勒梯嘎查村民荀志伟说。
近年来,明仁苏木鸡心果产业日趋成熟,以鸡心果为主的果树经济林达1.8万亩,每年为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,林下套种的红干椒每年带来2000多万元的收入。万亩经济林的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正不断显现,一幅“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”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明仁苏木徐徐铺开。
(来源:《内蒙古日报》官方微信)
推荐阅读
相关新闻
热门排行
- 1原创 真正的“补钙冠军”是这个,钙含量是牛奶的两倍,补了钙,孩子就长了
- 2高台县司法局城关司法所:开展红色教育,把牢社区矫正对象“思想关”
- 3原创 真正“刮油菜”就是它,每天炒一盘,低脂又简单,越吃越瘦
- 4原创 白萝卜和它是绝配,隔三差五吃,暖胃又驱寒,咳嗽不咳,秋天不咳嗽
- 5原创 是名副其实的“护眼蔬菜”,偶尔吃一下,清肝明目,小儿眼睛明亮
- 6原创 盛夏,不管你有钱没钱,别忘了喝这汤,汤很好喝,大人小孩都喜欢喝
- 7原创 名副其实的“补钙汤”,钙含量高于牛奶,补钙孩子长高
- 8原创 真正的“补血汤”被发现了,简单熬煮,气血充足,脸色更红
- 9原创 真正“燃脂菜”就是它,热量比黄瓜还低,通便排毒,小肚子不鼓了
- 10原创 这才是真正的“刮油第一菜”,每天烤一盘,刮油排毒,肠子通畅
- 11原创 真正“刮油第一菜”不是黄瓜,而是它,每天炒一盘,刮油排毒,越吃越瘦
- 12原创 白萝卜与之绝配,煮一煮,暖胃养胃,补钙暖身!
- 13原创 用这玩意炒萝卜,每天烤一盘,简单易学,开胃下饭,超级好吃
- 14原创 白萝卜很配,将其煮沸,暖胃除寒补钙,如果你不知道那太糟糕了!
- 15原创 天热出汗多,五花肉这样吃才过瘾,香嫩味美,招待客人有面子
- 16原创 带虫子的又热又便宜的米饭?教你一招米饭不生虫,不发霉
- 17原创 天气很热,鸡蛋很完美,它们温和清爽,营养丰富,我老公和孩子们都爱吃
- 18原创 天热了,赶紧吃这道菜吧,时令又营养,帮家人顺利过夏天
- 19原创 天热没胃口,这菜多给家人做,酸爽开胃,荤素搭配,下饭有营养
- 20原创 天热胃口太差,推荐这道家常菜,好吃不腻,解馋开胃,超级下饭